羅振宇曾說過:“當(dāng)代社會,最重要的能力是表達能力。表達能力強的人,會比別人得到更多的機會和人脈。”
看過一條令人心疼的新聞:在外地做水果生意的王女士,有一天,把3歲多的兒子一個人放在家。不幸的事發(fā)生了,孩子從5樓掉下去,生命垂危。
幸運的是,搶救及時,孩子在重癥病室呆了19天,出院時也沒有什么后遺癥,而且還有一個喜人的意外收獲。原本3歲多的孩子表達能力很差,幾乎不會說活,沒想到,大難不死,還找回了語言能力。后來,在醫(yī)生的推斷下,應(yīng)該是在重癥監(jiān)護室里,護士們每天陪孩子說話,無意中提升、鍛煉了他的說話能力。
在孩子出事之前,王女士由于忙于生意,幾乎很少和孩子交流,導(dǎo)致孩子語言發(fā)育遲緩。特別慶幸,孩子沒事,正常的他也終于能像正常孩子一樣成長。
兒童心理學(xué)研究指出:孩子的眼睛,就像一臺不設(shè)上限的攝錄機,可以記錄下父母的言行,并以此為人生準則,模仿和傳承。
《小王子》里有一句話:“世界上,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語言,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心情跌入谷底,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。”
作為家長,我們應(yīng)該做到以下幾點:
第一不說臟話
在生活中,大家都喜歡和那些談吐風(fēng)雅的人交流,因為和這樣的人交流,心里會舒服一些。所以,如果父母和別人說話的時候,動不動就說一句臟話的話,那孩子自然也不會有好的素養(yǎng)。
第二不說背后議人的話
老話常說,“腿長沾露水,嘴長惹是非”,有一些家長經(jīng)常會在家里說親戚的壞話。“有樣學(xué)樣”,自己爸媽怎么和人相處,怎么對待親戚朋友,孩子就會跟著學(xué),不斷衍生出自己的一套交友處事之道。
第三要多建議孩子,而不是命令孩子
畢竟以后的路是孩子自己走的,孩子總歸要離開父母,所以必須培養(yǎng)孩子自己一個人解決事情的能力。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可以多使用建議性語言,在建議的同時能夠引導(dǎo)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思維。
總之,對孩子多一些指導(dǎo),少一些批評。不要把問題只放在孩子身上,孩子身上的問題很大部分源頭都在父母。孩子今后的發(fā)展與從小生活的環(huán)境有很大關(guān)系,如果父母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脾氣,管不住自己的嘴,那么你的孩子一定會受到影響。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