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老師來問學校心理咨詢師培訓的事兒,但說實話,這培訓真不是人人都能報的。我在教育系統干了7年,見過太多老師跟風報班,對了錢花了證考了,結果根本用不上。今天就掏心窩子說點大實話,特別是下面這3類人,聽我一句勸,千萬別隨便往里砸錢。
第一類,想拿證就加薪評職稱的
很多老師以為考個證就能加工資,現實很骨感。我同事王老師去年花6800報班,結果學校根本不認這個培訓經歷。現在很多地區評職稱主要看教學成果和論文,心理咨詢師證頂多算個附加分。除非你們學校有明文規定,否則真沒必要。
第二類,日常工作都忙不過來的
李老師的故事特別典型,白天上課晚上備課,周末還要帶娃,硬擠時間上課。結果3個月下來,實操課全缺勤,案例分析作業都是趕出來的。這種突擊學習根本沒法真正掌握咨詢技巧,說一千,道一萬連模擬咨詢都不敢接。
第三類,沖著"包就業"承諾報名的
市面上有些機構吹得天花亂墜,說什么"推薦公立學校就業"。實際上現在學校招專職心理老師,要么走事業編考試,要么要求應用心理學本科出身。光有個培訓證書,連報名資格都拿不到。
那到底什么樣的培訓值得報?給大家支三招,
1. 看課程有沒有沙盤治療、校園危機干預這些實用內容
2. 必須包含20小時以上的實操督導
3. 培訓機構要有教育局或心理學會的背書
我特別要提醒的是,現在很多線上培訓水分太大。上周有個老師給我看她的網課內容,48節課里居然有12節在講心理學發展史,這種課程純屬浪費時間。好的培訓應該像張老師參加的那個線下班,每周六上午練咨詢技術,下午現場模擬,還有資深督導師逐句分析對話記錄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實在話,這個培訓最適合班主任和德育老師。我們學校劉老師就是典型例子,她帶初三畢業班,學了認知行為療法后,跟學生的溝通效率明顯提升。但如果你是美術老師、體育老師,平時不接觸學生心理工作,真沒必要湊這個熱鬧。

學校心理咨詢師證含金量高嗎?考完能進公立學校嗎?
一、學校心理咨詢師證到底有多少“含金量”?
話不多說,這個證的含金量,得看你怎么用。
首先,現在市面上能考的心理咨詢師證有好幾種,但學校心理咨詢師專項證書(比如教育部直屬單位頒發的)在公立教育系統里認可度更高。很多地方教育局發文件明確要求,學校心理老師必須持證上崗,這時候這張證就成了硬門檻。
其次,考試內容直接和學校工作掛鉤。比如要學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、校園危機干預、家校溝通技巧這些實用內容。不像普通心理咨詢師證偏理論,學校心理證更“接地氣”,學完就能用在學生輔導上。
再說現實情況。現在中小學基本都要求配專職心理老師,但實際有專業背景的老師嚴重不足。有統計顯示,某省近40%的學校心理老師是其他學科老師兼職。這種情況下,持證的專業人才優勢就很明顯了。
二、有證就能端上“鐵飯碗”?別想得太簡單
先說好消息,確實有地方公開招聘時寫明“持學校心理咨詢師證優先”。比如去年某地教師招聘中,有證的報考者筆試直接加5分,面試環節考官也會重點考察心理輔導能力。
但要注意三個現實問題,
1. 學歷門檻卡得死,大部分公立學校要求本科起步,重點中學甚至要碩士學歷,專業限制為心理學、教育學相關。
2. 經驗比證書更重要,很多學校會要求有2年以上心理輔導經驗,或者直接讓應聘者現場模擬處理學生心理問題。
3. 逢進必考是鐵律,就算有證,也要參加事業單位統考或者學校單獨組織的筆試面試,和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競爭一個崗位。
有個真實案例,朋友小王考了證去應聘某小學心理老師,結果發現人家還要考教育學基礎、寫活動方案設計,對了錄取的反而是有三年班主任經驗的語文老師,因為人家更熟悉學生情況。
三、想進公立學校?這幾招能幫你加分
如果鐵了心想進體制內,建議做好這三手準備,
學歷不夠趕緊補,非心理學專業的可以報讀在職研究生,現在很多高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碩士,部分學校還允許用證書抵扣學分。
實戰經驗攢起來,趁著寒暑假去社區青少年中心、公益機構做志愿者,或者聯系學校實習,積累真實案例。面試時能說出“處理過5例青春期厭學個案”比空談理論強得多。
盯緊招聘風向標,每年3-4月和8-9月是招聘高峰,多關注當地教育局官網。現在有些地方試點“區管校聘”,由教育局統一招聘再分配,這種機會競爭反而小。
四、不進學校還能去哪?路子其實挺寬
如果暫時沒考上公立學校也別灰心,持證還能干這些,
民辦學校/國際學校,薪酬待遇往往更高,去年深圳某國際學校招心理老師,開出了25萬年薪。
社區青少年服務中心,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越來越多,北京朝陽區某個社區站點的心理咨詢師,月收入也能過萬。
線上心理平臺,某知名教育APP正在招駐場心理顧問,時薪開到300-500元,專門解答家長教育困惑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大實話,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心理健康,廣東、浙江等地已經要求中小學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全員心理篩查。這個行業前景是好的,但想端穩飯碗,光靠一張證不夠,還得持續學習,把真本事練扎實了。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