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手机看片-欧美手机在线-欧美手机在线观看-欧美手机在线视频-春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-春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

心理咨詢師轉行養老產業,這三類人千萬別錯過

沙建敏

沙建敏

2025-05-10 13:13  留光心田熱門創作者
+關注

收到不少心理咨詢師的私信:"養老行業這么火,我們能分一杯羹嗎?"張老師的故事或許能給你啟發。這位從業8年的資深咨詢師,去年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兼職后,月收入直接翻倍。更意外的是,她發現83%的失能老人存在心理問題,但全市專業人才缺口超過200人。

第一類適合轉行的是"社區服務老手"。李姐在社區做了5年心理疏導,自從把服務對象轉向老人后,工作排期就沒空過。養老機構現在最缺既懂心理疏導、又會組織活動的復合型人才。某連鎖養老院院長透露:"會設計懷舊療法的咨詢師,起薪比普通崗位高30%。"

第三類"醫療背景咨詢師"更吃香。趙教授結合臨床經驗開發的臨終關懷課程,已被5家三甲醫院采購。國家衛健委最新文件要求,二級以上醫院必須配備老年心理輔導師,這類人才目前全國不足5000人。

轉行前要做的3件事:1.考取老年心理健康指導師證書(費用約2800元);2.積累20個以上老年個案;3.學會使用智能穿戴設備監測生理指標。某平臺數據顯示,具備這三項技能的咨詢師,接單量是普通從業者的3倍。

注意這兩個坑:別盲目考養老護理員證(已有超30萬人持證),重點要放在心理專業深耕;警惕"速成培訓"“絆子”,去年有機構虛構"國家認證老年心理師"項目,200多人被騙。

養老機構最缺的
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b
養老機構最缺的五種專業人才

養老機構最缺的五種專業人才

幾年,養老行業成了不少人眼中的“朝陽產業”,但真正干這行的人都知道——缺人!尤其是專業人才,簡直成了養老機構的“心頭病”。今天咱們就聊聊,養老院到底最缺哪幾類“香餑餑”人才,說不定你身邊就有合適的人選。

一、能說會道的“全能護理員”

別看養老院護理員好像門檻不高,現在缺的可不是只會端飯擦身的普通護工。現在養老院最想要的是既懂基礎護理,又會操作智能設備,還能陪老人嘮家常的“多面手”。比如會用電子血壓計監測數據,能通過手機APP跟家屬溝通,甚至能帶著老人做簡單的康復操。很多養老院院長都頭疼:“招來的年輕人要么嫌活累,干兩天就跑;年紀大的阿姨們又不會用新設備。”

二、會“開藥方”的營養廚師

現在老人吃飯講究可多了!三高老人要低鹽低糖,失能老人得吃流食,糖尿病老人還得定時定量。可不少養老院的廚房師傅只會做大鍋飯,根本不懂營養搭配。有家屬反映:“我家老爺子在養老院住三個月,血糖反而升了!”現在急需既會炒菜又懂營養學的廚師,最好還能根據季節變化調整菜單,這樣的師傅月薪過萬都搶著要。

三、能治“心病”的銀發心理咨詢師

很多老人剛住進養老院時特別容易抑郁,有的整宿睡不著,有的動不動發脾氣。但絕大多數養老院根本沒配備專業心理人員,頂多讓護工多勸兩句。北京某養老院曾鬧出過事兒:一位退休教授因為不適應集體生活,兩個月瘦了十斤,家屬差點要打官司。現在急需既懂老年心理學,又會組織團體活動的專業人才,這類崗位在招聘網站上年年掛紅條。

四、會“修零件”的康復治療師

現在中風后入住養老院的老人特別多,但很多機構的康復室成了擺設。為啥?缺專業的康復師哈!有的養老院讓護工帶著老人甩甩胳膊就算康復訓練,結果老人越練越疼。上海某高端養老院開出1.5萬月薪招持證康復師,半年都沒招到合適的。現在既會傳統推拿又能操作現代理療設備的人才,在行業里簡直就是“熊貓級”存在。

五、懂“高科技”的智慧養老管理員

現在很多養老院上了智能床墊、定位手環這些新設備,但經常鬧笑話:報警器半夜亂響、健康數據不會導出、智能藥盒裝錯藥……急需既懂養老護理又熟悉物聯網技術的復合型人才。杭州有家養老院去年高薪招聘“智慧養老主管”,要求會操作智能管理系統,還能培訓其他員工,結果來應聘的不是純搞IT的不懂養老,就是養老出身的不懂技術。

說句實在話,現在養老行業缺人,本質上是缺“既專業又接地氣”的人才。很多大學開設了養老相關專業,但畢業生往往眼高手低;社會培訓機構的課程又跟不上實際需求。建議想入行的朋友,不妨先去養老院實地干兩個月,既能積累經驗,又能看清自己適合往哪個方向發展。畢竟這個行業光有愛心不夠,還得有真本事。

評論0
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

500字以內
發送

相關文章

沙建敏

心理咨詢 | 創作者  IP屬地:內蒙古
文章412
粉絲76
關注3

當一個人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,卻深信自己能夠解決時,就會表現出自卑情節,世界很單純,人生也一樣,不是世界復雜,而是你把世界變復雜了,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里,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。

特別推薦

作者影響力排行

培訓機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