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手机看片-欧美手机在线-欧美手机在线观看-欧美手机在线视频-春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-春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

心理咨詢十年,我最想對來訪者說的五句話

艾偉

艾偉

2025-05-06 12:31  留光心田熱門創作者
+關注

作為一名從業十年的心理咨詢師,我的咨詢時長累計超過8000小時。今天不聊專業術語,也不講大道理,就想用最接地氣的方式,分享那些咨詢室里反復出現的真實場景。你可能想不到,很多來訪者第一次見面時,都會攥著紙巾問同樣的問題:"老師,我是不是沒救了?"

記得去年有個25歲的姑娘,因為職場壓力連續失眠三個月。她來咨詢時反復念叨:"別人都能扛住,就我矯情。"其實我想告訴所有來訪者:能走進咨詢室的人,恰恰是最勇敢的。就像感冒了知道要吃藥,心里難受了尋求幫助,這本身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。

在咨詢過程中,我發現有三個常見誤區:

1. 以為心理咨詢就是聽人講道理(其實80%的時間是引導你自己發現問題)

2. 期待一次咨詢就能解決問題(就像健身需要持續訓練)

3. 把咨詢師當裁判(我們更愿意做你的GPS導航)

有個案例特別觸動我。一位二胎媽媽在咨詢到第6次時突然說:"原來我不是脾氣差,是太累了。"這句話背后,是她終于學會區分情緒和事實。這種覺察能力的建立,往往需要5-8次咨詢的積累。

關于如何選擇咨詢師,我的建議很實在:

先看專業資質(就像看病要選正規醫生)

再感受相處是否舒服(信任感比名氣更重要)

別怕"試錯"(前2次咨詢就像相親,合不合適試了才知道)

有位來訪者的轉變讓我印象深刻。他用了半年時間,從"我肯定做不到"變成"我可以試試看"。這種改變不是突然的頓悟,而是每周堅持咨詢,像拼拼圖一樣慢慢重組認知。現在他遇到困難時,已經能自己運用咨詢中學到的"情緒溫度計"方法。

心理咨詢師最怕
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b
心理咨詢師最怕聽到哪三種提問?

心理咨詢師最怕聽到哪三種提問?

第一類:“您看我這種情況,多久能治好?”

這話聽起來像問醫生“感冒幾天能好”,但心理問題真不是感冒。有人第一次咨詢就急著要時間表:“我失眠三個月了,下周能睡好嗎?”或者“孩子厭學,您保證一個月讓他回學校嗎?”

心理師頭疼的點在于:每個人的情況千差萬別。有人原生家庭問題積累了十幾年,有人剛經歷失戀兩周,療愈進度根本沒法打包票。更重要的是,這種提問背后藏著“急于求成”的心態,反而會影響咨詢效果。

正確打開方式:和咨詢師聊聊你的改善目標,比如“我希望三個月內能減少焦慮發作的頻率”,這樣雙方才能制定可行的計劃。

第二類:“您覺得我該離婚/辭職/斷絕關系嗎?”

常有人帶著人生重大抉擇來咨詢室,指望心理師給個“標準答案”。比如丈夫出軌的女士追問:“您經手這么多案例,是不是該離?”或者應屆生糾結:“您說選國企穩定還是互聯網高薪?”

這種問題讓咨詢師為難的地方在于:專業倫理明確禁止替來訪者做決定。他們的工作是幫你理清思路,看清自己真實需求,而不是當“人生導師”。有位從業八年的咨詢師說過:“如果我替他選了,等于剝奪了他成長的機會。”

第三類:“您能給我開個診斷證明嗎?”

這個要求常見于兩類情況:要么是學生想開抑郁癥證明請假休學,要么是職場人想要焦慮癥診斷逃避工作壓力。曾有來訪者我就直接說:“您隨便寫個輕度抑郁就行,我拿去給領導看。”

心理咨詢師抗拒這類請求,不僅因為涉及職業操守,更關鍵的是診斷證明需要嚴格評估。正規流程要經過心理測評、多次訪談甚至醫學檢查,絕不是“看個面子”就能蓋章的。更嚴重的是,隨意開具證明可能耽誤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獲取醫療資源。

其實這些“怕”的背后,藏著心理咨詢的核心原則:助人自助。好的心理師像鏡子,幫你照見自己沒看清的部分;像拐杖,在你最無力時提供支撐,但路終究要自己走。下回走進咨詢室,不妨放下對“正確答案”的執著,真實的感受反而能讓咨詢更有效。

評論0
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

500字以內
發送

相關文章

艾偉

心理咨詢 | 創作者  IP屬地:新疆
文章424
粉絲87
關注13

無論在什么時候,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。不管人們把你們評價的多么高,但你們永遠要有勇氣對自己說: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。在世界上我們只活一次,所以應該愛惜光陰。必須過真實的生活,過有價值的生活。

特別推薦

作者影響力排行

培訓機構